2023年全国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在昆明成功举办
时间:2023-05-29
来源:
浏览量:665
作者:户林其、彭华、北京联育
字号:增大减小
为贯彻落实《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加强种公牛站和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管理,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水平,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和华西牛育种联合会联合主办、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承办的2023年全国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于2023年5月23—24日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

全国畜牧总站李姣高级畜牧师、云南省畜牧总站副站长赵志军、云南农业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苏华伟出席会议并致辞。此次培训采用理论讲授、理论考试与牛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李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高会江研究员、朱波博士,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耿繁军研究员分别就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肉用种牛选育技术、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以及肉牛数据上报系统及育种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讲授。来自全国种公牛站、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拟申报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的育种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以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共计17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部分学员参加了理论考试与牛场实际操作。

1. 领导致辞
李姣对我国肉牛遗传改良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一是肉牛育种核心群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建设有42个核心育种场,组建了核心群2万余头,覆盖26个品种。二是种牛生产性能测定与评估体系规范,已对78个场,3.2万余头肉牛进行了品种登记和性能测定,216头种公牛进行了后裔测定。三是地方资源开发取得新突破。2017年以来,11个牛的地方资源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对秦川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地方品种开展了持续选育。四是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23年补贴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肉用种公牛的工作站资金同比增长25%。五是企业扶优工作全面推进,2022年遴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中,7家肉牛企业成功入选,将在肉牛种业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赵志军介绍了云南省肉牛产业现状。云南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全国第一,2022年肉牛存栏878.87万头,出栏360万头,正从肉牛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地方牛种质资源丰富,有13个地方品种资源和1个培育品种,5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自主培育云岭牛于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成的肉用牛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优质肉牛的主推品种。

苏华伟首先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学校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以下简称种畜中心)牌子,搭建了产教融合的平台。种畜中心建有1个西门塔尔肉牛核心育种场(全国40个之一)、1个种公牛站(全国36个之一),存栏加系西门塔尔牛340头。还建有牛胚胎工程研究中心,生产经营胚胎生产的8批次,冷冻胚胎移植4批次,头均产生产胚胎6.6枚,胚胎易移植受孕率达46%。

2.全国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先进单位授牌仪式
依据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制定的《2022年度核心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先进单位评选办法》,基于新增后备牛比例、系谱完整率评分、测定及时性评分、繁殖记录完整率评分和工作规范评分等5个指标,从42家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遴选出8家生产性能测定先进单位,分别为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羴牛畜禽良种繁育有限公司、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雪牛分公司、内蒙古奥科斯牧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

3.专家授课
李姣以《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及配套管理办法解读》为题,对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发展思路与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核心育种场的遴选和核验进行了讲解,同时对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在肉牛生产性能测定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介绍,强调测定数据的真实性。

高会江对我国肉牛产业及肉牛种业的发展趋势及肉用种牛的选育技术进行了介绍。他指出,2012—2022年,我国肉牛存栏在2019年达到低谷后近年来逐步提升,2021年存栏量接近1亿头。但肉牛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698万吨,进口牛肉232万吨。居民牛肉人均消费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还需要增加700万吨牛肉的生产。我国肉牛胴体重为257kg,比世界先进水平381kg低了33%,料重比6.5,较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18%。由于生产水平低,满足这一缺口,还得增加几千万头基础母牛的存栏。而种业落后是生产水平低的重要因素,提高种业水平需要持续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利用准确的数据开展遗传评估。常规的遗传评估技术由于利用表型进行评估,当性状表型难以获取或遗传力低时,遗传评估可靠性不高,而且不能进行早期遗传评估,全基因组选择则可弥补这一缺陷。2019年根据国内肉牛育种数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China genomic beef index,GCBI),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耿繁军对肉牛生产性能测定需要测定的性状、测定的指标、测定现场的技术规范及数据的报送进行了介绍。测定的性状主要包括体重、体尺、体型评分等生长发育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等屠宰性状,睾丸围、母牛产犊难易度等繁殖性状,大理石花纹、肉色等肉质性状。除了介绍利用传统的测杖或卷尺测定生长发育性状,耿繁军还介绍了饲料转化率和超声波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朱波对肉牛数据上传系统及肉牛选种选配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详细介绍了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管理系统各类数据上传、搜索、导出分析,并对肉牛登记的一些重要关注点进行了特别说明。强调了肉牛育种工作的重点和肉牛改良重点,要在牛群中实施定向选配,最大程度实现肉牛群体的遗传进展。

4.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为今年新增考核项,试题包括选择题和概述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考核方向为《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配套办法、肉牛选育技术、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概述题需要学员结合工作实际,阐述育种场的育种方案、如何提高育种数据测定的准确性、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提高育种场生产效益等。共计有143名学员参加理论考核,其中124名学员通过考核。

5.现场技能实训与考核
理论授课结束后,分别针对体尺测定和超声波测定,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学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及现场考核。朱波为学员仔细讲解了测定体高、体斜长、胸围、十字部高的关键要点,并对每一个测定项目进行示范。来自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讲师为学员仔细讲解了如何使用“肉牛超声波设备”测定背膘厚和眼肌面积。
通过理论考核的124名学员参加实操考试,由讲师规定测定项目,学员操作,讲师根据操作要点评分,共计有105名学员通过了现场技能考核。

6.颁发结业证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训班为理论和技能两项考核都通过的105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